联系方式

电 话:010-84195100

地 址:北京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雍和大厦E座510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发挥评估优势 量化生态价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资源型地区是依托本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特殊类型区域。

“对森林和草原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将自然资源的价值真实体现出来,对引导、规范和约束当地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进一步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宋力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产评估作用凸显

方案指出,到2035年,资源保障有力、经济充满活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康幸福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宋力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也对其投入了极大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资产评估可以起到咨询、鉴证、促进的作用。”宋力进一步表示,在咨询方面,资产评估结论为资产业务提供专业化估价意见,该意见本身虽然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可以作为当事人要价和出价的参考。

在鉴证方面,资产评估工作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专业原则对资产交易的现时价格做出独立判断。

在促进方面,资产评估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权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

此外,方案要求,推动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落实企业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同时强调,推动资源能源绿色开发,坚持科学勘查、有序开采、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加大对矿产资源储量、开发潜力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在推动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明确责任,完善治理方面,资产评估起到了支持和推动的作用。”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生态景观价值评估中心主任景谦平说,通过评估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量化,有助于全面、客观评价生态建设成效,揭示自然资源真实价值和生态建设绩效,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为未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目前,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特别是生态价值评估还存在指标体系构建不合理,估价目的被忽视,在计算中选取参数不客观、追求结果最大化等容易导致核算结果不严谨、不可比,难以满足实践需求。中林评估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参与起草了《自然资源(森林)资产评价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可以为此类业务提供基本依据。

对此,宋力认为,应充分发挥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优势。从技术能力角度,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特别是生态价值评估是近年来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理论和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到评估实务中,对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相关经济行为的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宋力分析称,中介机构作为社会第三方,可以借助其机构优势,在保证客观、独立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专家库、与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大力合作等方式,推动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二者相互促进。除此之外,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部分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属性,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中介,具有公正、权威、科学以及合法性的行业特征,易于得到相关各方的认可和接受。

“应争取更多监测和管理部门的支持。”景谦平表示,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服务进行实物量化。二是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服务进行价值量化。

景谦平补充说,就实物量化而言,目前的数据通常分散掌握在不同的监测部门和单位,尤其是针对生态系统提供的非物质产品服务(如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等)的相关数据较为匮乏,或者只有较大地理尺度的粗略数据,难以满足不同层面生态价值评估的需求。而价值量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服务为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体系给出正确合理的价格,在市场有效配置自然资源方面失灵,往往难以揭示其真实价值。

推进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研究较为深入,在成立之初,就将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工作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并设立了生态与环境价值评估中心,强化和相关领域权威机构和专家的合作,致力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研究工作,并积极推动资产评估行业在生态价值评估领域的实践。”宋力向记者介绍。

他认为,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既可以从宏观角度评价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的发展状态和趋势,也可以具体为一个项目的冲突性抉择、决策服务。而一些具体经济行为的发生对生态价值评估带来了社会和市场需求。

“生态事件的经济补偿、拆迁征战补偿、旅游开发中的景观价值评估、碳减排评估等。”宋力举例说,社会各界在流域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碳汇交易、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等方面都对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呈现了广泛而旺盛的需求。

他继续说道,开展生态价值评估业务不仅可以量化生态政绩,还可以揭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中林评估近些年完成了以省、市、县为评估主体的森林资源价值评估工作,对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客观真实评价。

“开展生态价值评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为直观。传统意义上,对林业经济规模的衡量是以木材经济总量为标准,而生态价值评估则是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价值评估,能全面描述出森林对社会发展真实的贡献。”景谦平表示。

同时,开展生态价值评估业务可以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提供司法量刑依据。近年来,我国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频发,但事发后往往因定损体系的缺失导致经济追偿难以到位。对于如何补偿、补偿多少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却存在较大争议。补偿的依据、额度是其关键问题,而进行生态价值评估是解决类似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林评估完成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全国第一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由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提交补偿依据文件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福建南平市生态破坏损失价值评估项目。”景谦平举例说,本案系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以生态环境修复为着眼点。首次通过判决明确支持了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的赔偿请求,提高了破坏生态行为的违法成本,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理念。

“开展生态价值评估业务可以为生态环境征占与补偿提供依据。”宋力进一步表示,一般林地、农地的征占补偿很少考虑其生态价值,容易造成占地成本较低,而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目前国内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等,应充分考虑其占用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价值。征占用林地应通过评估将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在补偿范围内,将开发建设占用的生态环境价值纳入建设成本中以缩减征占用林地者的利润空间,促使建设项目少占用林地,以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